您的位置 首页 时事

穷村僻壤换新貌 生态农业奔小康

穷村僻壤换新貌  生态农业奔小康

一、背景与起因

土桥村位于皖西南边陲,距皖鄂省界11公里,距318国道和岳武高速大别山南(白帽)出口7公里。土桥村辖国土面积17.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90亩,山场面积17432亩。全村28个村民组,565户,2088人。20世纪90年代的土桥曾是全省重点贫困监测点,村委会借民房开会,村办公经费靠赊欠,被当地人形容为“土桥是口锅,出门便爬坡,一河分几片,人心各是各,手里缺钱花,缸里米不多,姑娘往外嫁,小伙愁老婆”。过河难、行路难、就医难、灌溉难、日子难……总之,“难”字在土桥人心中打下了时代烙印。土桥是有名的“贫困村、空壳村、后进村”。

2012年以来,土桥村以党建为引领,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先后荣获安徽省“五个好”基层党组织标兵、“安徽省城乡社区协商示范点”、“安徽人居环境范例奖”、“安庆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安庆市平安村”、“安庆市国土资源法治宣传示范点”、“安庆市3A旅游村”等荣誉称号。2019年土桥村入列全国“千村万寨展新颜”展示村,入选全国“森林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9800元,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实现120.2万元。村集体总资产15830万元,有村光伏电站100千瓦,养殖水面面积300亩,苗木基地100亩,桃园面积100亩,桑园基地300亩,特色种植基地500亩、油茶基地1500亩。村部和社区及旅游接待中心,房产占地面积2133㎡,建筑面积5000㎡,农民文化活动场地及旅游停车场面积6756㎡。

穷村僻壤换新貌  生态农业奔小康

二、做法与经过

(一)党建引领健全乡村治理新体系。

土桥村以党建为龙头,充分发挥村干、党员、组长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深入开展“双向教育”和“七个一”服务,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来,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创新实行党员和村组干部“千百十”分制考评办法,激励党员干部服务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该做法列为岳西经验22条之一向安徽全省推广。

(二)凝心聚力构建美丽乡村新格局

一是提高认识,理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与长期规划建设的关系。土桥村不就环境而抓环境,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年推进的原则统筹推进人居环境建设。二是创新机制,强化美丽村民自主美丽家园建设与村党组织管理建设的关系。美丽乡村建设推行“三位一体”机制,党组织主导美丽乡村建设,村民理事会主抓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片群众为建设主体,增强组织力,解决依赖思想自主难。采取“三看一学”办法,理事会组织部分党员、村民代表、能人大户自费到县内看,县外看,邻省看,学习地理环境相似的明星村,增强吸引力,解决群众重室内轻室外的传统思想观念更新难。形成“三比一促”氛围,动员“片与片比、组与组比、户与户比”,公益事业优先安排行动快、效果好、自筹多、占地无偿的村民小组,增强发展竞争力,解决破旧设施拆建规划难。坚持“三结合一集中”做法,结合危房改造、环境整治、三大革命等政策整治村庄,争取外援做集中受益的公益事业,增强资金整合力度,解决建设资金难。制定“三包四到位”措施,理事会包中心村庄,理事小组包片,理事成员包组;人员分工到位、检查督促到位、奖罚兑现到位。同时建立“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自筹与争取政策支持建设制度”、“公共设备设施管护制度”、“环卫保洁制度”,集体购置环卫工具给予配套,增强约束力,解决后期长效管理难。三是因地制宜,注重农民意愿与突出自身特色的关系。土桥村坚持因地制宜,以环境整治、自力更生、生态绿色、发展经济为主,全方位打造生态和谐的人居环境。同时深入开展“五比、五竞”活动(即院比树、房比住、孩子比读书、家庭全年比收入、公益事业比参与,老人竞当好公婆、晚辈竞当好儿媳、全家竞当五个好、扶残助弱竞当好心人、党员干部竞评多得分),评选“五好”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好心人”、“致富带头人”,使美丽乡村建设逐步得到提升并有效的落实了长效管理机制。四是凝聚人心,协调量力而行与全力以赴的关系。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全力以赴,从群众最急需的厕所、危房改造、道路通畅、饮水安全、陈年垃圾、污水治理等方面入手,促进农村人居环境稳步推进。中心村“三清三改三化”工程,绿化村庄道路10公里,安装节能路灯250盏,建农民健身广场4个,建成2500平方米多功能土桥村桃花源文化广场1座,建停车场4座,村内篮球场、图书室、娱乐室、健身广场、“一馆两中心”一应俱全,建有一所村标准化卫生室,新建两所小学教学点,村级办公场所达1500平方米。实施了土桥河水利提升项目,建两座液压翻板坝、一座实体堰、两条生态护堤。形成长2.5千米,总面积30万平方米水面;建成350米亲水休闲步道,650米涉水休闲步道,3040米生态护堤,土桥河防洪工程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改善灌溉面积1600亩,并在沿河水面全覆盖安装了夜景灯饰。马山自然村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已通过省市验收。如今的土桥已实现了“走路不湿鞋、做饭不烧柴、吃水不用抬、污水不乱排、垃圾不外摆、晨在河边练、广场灯下舞”的美好生活愿景。

穷村僻壤换新貌  生态农业奔小康

目前正在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推广“八无九有”模式,即:全村无旱厕、全境无垃圾暴露、村庄无禽畜乱放、猪圈无粪便囤积、沟塘无污泥臭水、农户无污水乱排、房边无乱搭乱建、门前无零散杆线;路边有绿化亮化、庭院有花草果木、杂物有收拾整理、室外有户型标码、农田有生态产业、公共有健身场所、小憩有琴声相伴、景区有如家民宿、游客有欢乐去处。牢固树立“两山论”理念,提升“水清、岸美”的河流生态环境,打造环村道路绿色长廊,建设独居特色的河道景观带,展示“山水相融、美丽土桥”的崭新形象。

(三)五化统筹,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

土桥村围绕“山上油茶山下花”的“五园”经济发展思路大抓产业转型升级。一是特色化规划:坚持做大传统油茶产业,唱响老业新作主题歌,一手抓老园改造,一手抓新品种培植。因地制宜发展苗木生产。二是规模化发展:加大投入组织林农改造油茶低产园2000亩,新建油茶基地200亩。发展种苗基地200亩,桑园基地300亩。三是规范化流转:鼓励支持油茶山场和农田向村公司和大户流转,实现互利共赢,共流转耕地500亩,山场2000亩。四是公司化经营:村办桃花源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成为农民发展产业的纽带和助推器,解决农民就近就业的出路。五是企业化管理:公司享有企业管理权,村集体经合组织理事会行使监督权,合理投入,合理支配。严格预算制度,公开营销流程,村集体2020年末集体经济纯收入120.2万元。其余的利润按1:1:1:7比例分配,10%用于村办公经费,10%用于扶贫,10%用于路灯费、环卫及村物业费用支出,70%则作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资金。2016年来,共转入村财办公费32万元,支付村扶贫协会救助资金26万元,支付村路灯、环卫、物业管理支出138.7万元,村基础设施建设支出100万元,共计296.7万元。

实现了“美好乡村有产业、基层运转有保障、公益建设有经费、村庄管理有补贴、村民门口有就业”的五有目标。

穷村僻壤换新貌  生态农业奔小康

三、成效与反响

土桥村通过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集体经济实现了“产业兴旺、生活富裕”,基地蓬勃发展,持续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1、桑园基地建设。为发展集体经济,促进乡村旅游,2020年底以来土桥村加大茅草山和抛荒地整治,共投入5台挖机及近1000人工奋战3个月,目前已完成整治近500亩,同时利用抛荒地建设300亩工厂化养蚕基地,目前已载插近200亩高产桑园基地,5月底即可全部建成,预计带动近80人就业,人均增收1500元。

穷村僻壤换新貌  生态农业奔小康

2、油茶示范基地建设。土桥村在发展经济中,围绕“山上油茶山下花”的产业发展格局,走“五园”经济之路。土桥村是传统的油茶大村,油茶产业资源得天独厚,1962年被省政府命名为“油料贡献第一村”。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该产业被其他绿化树种所替代,油茶林几乎荒废。为老业新作,土桥村把油茶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一手抓老林改造,另一方面抓稀林补植,再是抓无性系高产油茶的基地建设,通过连年发展,全村共建设油茶基地2000亩。每年油茶产业带动群众创收200多万元,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9800元。

3、大果红花油茶苗基地。土桥村目前已建成大果红花油茶基地10亩,成功嫁接大果红花油茶10万株,2021年内栽插建成200亩大果红花油茶基地。该产业将成为土桥新的经济增长极。

4、精品种苗园建设。流转土地100亩发展红叶石楠、红花檵木、高产茶叶等多种育苗嫁接扦插,同时发展市场畅销绿化果苗木大叶红枫、红花玉兰、栀子、桂花、红叶枫、大丰桃、黄金槐、大叶冬青苦丁茶、木槿花、海棠、等近50个品种。村公司成立专业绿化工程队,近三年来苗木销售及绿化工程每年为村集体创收近100万元,带动村民近百人就业。

5、桃园基地。为打造大别山桃花源景区,土桥村在金鸡组及中心村庄河堤建成桃园100亩,并支持100户贫困户发展桃园100亩。阳春三月,十里长河穿村而过,河水清澈见底,夹岸柳绿桃红,风光无限,引无数游客流连忘返;桃子丰收季节,桃园成为亲子乐园,采桃品桃的乐趣和丰收的喜悦成为大别山桃源景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桃园基地每年直接带动60户贫困户务工增收1000元,产品销售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5万元。

穷村僻壤换新貌  生态农业奔小康

土桥村依靠党的富民政策,发扬自力更生精神,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创新实行党员和村组干部“千百十”分制考评办法,建强基层组织,大力发展“五园经济”,顺利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三变”改革,同时充分发挥村办公司的传统优势,大力发展油茶、大果红花油茶及市场畅销苗木,构建独具特色的集体经济发展体系,奋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面融合乡村振兴,让昔日落后的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穷村僻壤换新貌  生态农业奔小康

四、探讨与评论

土桥村党支部在发展生态农业上探索出“支部定发展目标、董事会定发展路径、村干定责任股份、经理定风险股权、公司定经营模式、集体定利益分配”的“六定工作法”,发展了花园、绿化苗园、种苗园、果园、油茶园等“五园”经济,保障了集体经济“战略方向不走偏,战术安排不走险”,达到了资金投入无漏洞、管理简便能到位、集体收益有保障的效果。

在群众自愿基础上,通过以劳代资或以资代劳,实行劳动合作和资本合作相结合,村干、党员、组长既是公司的股东,又持有公司股份,实行同股同利,彼此享有平等的权利。同时公司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主人翁地位获得了真正落实,调动了广大干群的积极性。通过股份合作使村集体经济积累不断上升,群众收入不断提高,社会效益更为明显。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国际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